close
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的是英國作家克萊兒麥克福爾寫的小說-擺渡人。

 

這本書在出版後摘下了五項世界文學獎,版權銷售33個國家。

 

我想,擺渡人之所以廣受讀者的歡迎,是因為它鼓舞了每一顆為愛執著的心,安慰了每一個渴望能夠救贖的靈魂。

 

讓我們一起進入書中的世界,跟隨女主角迪倫的腳步,踏上親情與愛情的追尋之旅。

 

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,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?

 


1.


一個人若在學校跟同學無話可說,回到家跟親人也無言以對,那該會是怎樣的孤獨?

 

迪倫因為太過早熟,她和同學沒有共同的話題和興趣,老師和同學都把她當成了嘲諷的對象。

 

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需要被了解與認同,但迪倫媽媽總是用命令與嘮叨的方式在和迪倫溝通,母女倆之間的關係自然不會太好。

 

愛的表達有很多形式,但唯有對方能夠感受到的那一種,才能創造最多的幸福。

 

迪倫的心事無法傾訴,情感也沒有寄託,這讓她越發想念五歲之後就沒看過的爸爸。

 

她想像過一百種爸爸現在可能的樣子,也曾擔心過爸爸會不會早就將自己給忘了,但迪倫還是決定鼓起勇氣跟爸爸聯繫,並且前去探望爸爸。

 

迪倫的主動聯繫讓她知道,爸爸一直惦念著她,只是不敢去打擾她。

 

在愛的面前,永遠不要退縮與害怕。總能在追尋愛的路途中,收穫驚喜與幸福。

 

2.


探望爸爸的途中,火車在隧道裡發生意外,摸黑走出來的迪倫,沒有看到預期中的救災隊伍,只有一片荒原,和一個叫崔斯坦的冷漠男孩。

 

這個男孩告訴她:“其實你不是事故唯一的倖存者,而是唯一的罹難者。我是你的擺渡人,引領你穿越荒原到世界另一端。你現在看到的一切,都是你心境的投射,包括我的模樣。

 

死前的迪倫認為火車正開在荒原上,因此她的靈魂所見到便是一片荒原。當她生氣時,周圍會變得烏云密布;當她開心時;周圍會變得風和日麗。

 

在真實生活中,我們眼前的一切也都是心境的投射,隨著想法、心情、年齡的不同而改變。

 

同樣的細雨紛飛,有人覺得感傷,有人覺得浪漫,有人覺得煩躁。

 

同樣的細雨紛飛,少年時是歌樓上燭光映著羅帳的浪漫情懷,壯年時客舟中雁子哀鳴著西風的漂泊離愁,老年時是僧廬下看透人間悲歡離合的淡泊平靜。

 

有時候,不是這個世界變了,而是你的心變了。

 

3.


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,以迪倫最信任的模樣出現,引領她躲過魔鬼、橫渡荒原,到達世界另一端。是迪倫在這個荒原上唯一的依靠。

 

在你的生命中,有沒有這樣一個人,你對他全然的信任,只要有他在,你就有面對所有困難的勇氣?

 

我們總是渴望在最無助的時候,能夠出現一個人,給予我們依靠。又或許這個人一直在你身邊,你卻沒有發現。

 

記得小時候我在爸媽的房間打地舖,一定要牽著媽媽的手才敢睡覺,就算手很酸很酸,也不會放開,直到沉沉睡去。

 

在我幼小的生命裡,媽媽就是我的擺渡人。

 

4.


崔斯坦曾經他也對他所擺渡的靈魂付出關心,但每一次沒有再見的離別,都會在他心上劃下一道傷,因此他漸漸變得冷漠,也就不會再有不捨。

 

也因為他了解這些靈魂生前的所作所為。生命是崔斯坦夢寐以求卻不可得的,他看著人們享有上天賜予的生命,卻隨意地糟蹋與浪費,直到生命逝去才哀痛悔恨。


你曾不曾看著別人肆意揮霍著擁有的一切,但那恰恰是你渴望擁有的?如同年華正盛的年輕人,有著大把大把的時光,他們所揮灑的,正是許多人

逝不再回的青春。

 

一個人即使再匱乏,都必定擁有令別人羨慕的寶藏。如果你沒有財富,至少你擁有青春;如果你沒有青春,至少你有健康;如果你沒有健康,至少你有家人;如果你沒有家人,至少你擁有一顆還溫熱的心臟,真切地活在這世上。

 

好好珍惜當下所有擁有的一切,別等到失去了才後悔。

 

5.


崔斯坦的擺渡人生活像是一座監獄,一次次化成靈魂想要的模樣,引領一個個的靈魂到世界另一端,永無止境地輪迴、再輪迴。

 

當他已經完全麻木的時候,卻迎來了一個與過往截然不同的靈魂。

 

迪倫的不同在於,她淡定地面對著自己的死亡,並不哀傷自憐,而是對這個新的世界有著各式各樣的情緒和疑問。

 

崔斯坦第一次遇到一個這樣的靈魂,一個對他付出關心了靈魂,一個在乎擺渡人的過去與感受的靈魂,他的心似乎又活了過來。

 

於是,他為迪倫說起了擺渡第一個靈魂的故事,也說起了過去最痛苦經歷……

 

崔斯坦沉寂已久的心被迪倫喚醒,隨著兩人感情越深,終點也越來越近。那是擺渡人與靈魂永別的地方,崔斯坦答應了迪倫,這一次不道別,一起走進世界的另一端。

 

以前的崔斯坦最喜歡到達終點的這個時刻,因為每個靈魂到達之後,另一端會呈現出他們心中家的景象,他便可以看見他從來都沒擁有過的家是什麼模樣。

 

在迪倫走進去之後,崔斯坦被永遠隔絕在原本的地方,他騙了她,他其實心知肚明自己跨不過地界。

 

此時的崔斯坦心碎地發現,迪倫走進去之後呈現的竟仍是荒原的景象,兩人一起走過的荒原,竟然成了迪倫心中的家。

 

他痛苦地看著迪倫在地界另一端哭喊著他的名字。他卻只能轉身朝下一個將離世的靈魂走去。

 

每一個人都會經歷,無論再怎麼不捨,卻不得不放手的那一天。

 

龍應台目送:「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,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,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:不必追。」

 

桐華大漠謠: 「原以為只要他有情,她有意,他就能握著她的手,看天上雲卷雲舒,觀庭前花開花落,直到白髮蒼蒼。可原來,他拼盡全力,能阻止生離,卻無法推開死別。」

 

所幸書中的世界給了生死相隔的人們一個安慰,我也願意這麼去相信,逝去的親人在世界的另一端等著我,等著我去團圓。

 

6.


地界這一邊有無數被擺渡過來的靈魂,他們平靜地在這裡生活著,等待著與家人相聚的日子。

 

但迪倫心裡很清楚她所想要的,不是眼前的安穩,只有崔斯坦在的地方,才是她的歸宿。

 

迪倫決心要重回危機四伏的荒原,她可能找不到崔斯坦,更可能淪為魔鬼的獵物而萬劫不復,但她仍堅持要試一試。

 

對於一件自己都不知道會不會成功的事情,義無反顧地去做;跟隨心中的信念,走向那條無人問津的路。這就是迪倫的勇氣。

 

迪倫靠著自己堅定的意志成功重回荒原,她發現只要不與魔鬼對視,它們便無計可施。

 

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魔鬼,可能是壓力、憤怒、忌妒,也可能是執念或妄念。把視線放遠,讓眼界變得遼闊,忽視眼前的魔鬼,以愛和信念的力量前進,便能安然走過充滿荊棘的人生道路。

 

費盡千辛萬苦,她終於她和崔斯坦重逢了。

 

崔斯坦被迪倫的勇氣說服了,決定拋下擺渡人的身分,和她一起踏上未知的重生之路。

 

最終,迪倫與崔斯坦成功在兩人初相見的隧道口相遇了,故事也在此畫下句點。

 

7.


崔斯坦擺渡迪倫,是一份工作與職責,而崔斯坦因無限輪迴已形同死屍的心靈,卻在旅途中被迪倫的愛與勇氣所救贖,其實,迪倫才是崔斯坦真正意義上的擺渡人。

 

迪倫為了見爸爸一面而踏上長途旅程;死後千里跋涉回到的家卻還是她跟崔斯坦相愛的那片荒原;為了再見崔斯坦而冒著巨大的風險;奮不顧身也要去救在魔爪下的小孩,這都說明了迪倫心中對愛的追求以及對信念的堅持。

 

狄倫在荒原上短暫休憩的安全屋是她想像中爸爸的房子,是她一直期待見到卻不能如願的,成了她在荒原上的棲息之所。

 

我們在脆弱的時候,總會想要回到自己的避風港療傷止痛;總在午夜夢迴想起心心念念想要去的一個地方。

 

願你我都能擁有自己的安全屋,都能擁有自己的擺渡人,也都能成為別人的擺渡人。

 

救贖靈魂,以愛擺渡。

arrow
arrow

    牧姑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